一種從源頭徹底解決組胺的全新產品
——喜訊無組胺泰樂菌素
馬小龍
(多維醫藥集團)
摘要: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嚴格要求廠商對發酵產品生產過程引入組胺的風險把控,多維醫藥集團根據法規要求,以保障產品質量為基本準則,動物及人類安全為最終目標,成功研制喜訊無組胺泰樂菌素并順利上市達產。
背景:
多維醫藥集團的銷售團隊曾在多次拜訪客戶及實地考察養殖廠的過程中發現,歐洲有多例注射抗生素導致家畜的不良反應,主要的癥狀是過敏反應,其中客戶反饋有至少9例死亡,經調查這些不良反應是組胺引起的,檢測發現了組胺的殘留,這些生產商在生產AP1(原料藥)時用到了含有組胺的動物源產品做為發酵原輔料,有關調查顯示,組胺含量偏高是由于一家魚蛋白胨供應商存放魚類的條件不適當,導致成品的原料藥中含有組胺。
查閱文獻【1】可知,組胺是由細菌活動產生的,例如腐敗和發酵,在動物源中自然含有高水平的氨基酸組氨酸。組胺的產生一般在魚死亡后超過25" C的溫度下,持續超過6小時或更長時間。并且在組氨酸脫羧酶的作用下,組氨酸會轉化成組胺。通常組胺作為組氨酸發酵的副產品出現,組氨酸是構成蛋白質一種氨基酸,組胺可引起人的過敏反應,癥狀主要表現在臉紅、頭痛、呼吸問題如咳喘、鼻塞流涕,皮膚問題如疹子、皮炎、蕁麻疹等,胃部不適如惡心、反酸、嘔吐、腹痛、腹瀉等,頭暈、低血壓及心律不齊等。食物鏈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上述由組胺引起的人的未知過敏反應往往來自食物鏈上的某一處,組胺對動物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均有一定危害,長期以來,人們忽略了組胺給養殖業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危害。
論述:
多維醫藥集團的業務人員在了解組胺殘留對牲畜的嚴重危害后,查閱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對組胺風險管控要求,API最終成品的組胺必須控制在低于16ppm的水平,即基本不可檢測出。同時也了解到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還是使用傳統的生產方式(添加動物源物質)進行生產,便決定與研發人員組織試驗和研究攻關,研制出不使用任何動物來源材料的生產工藝,從源頭徹底阻斷組胺帶來的危害。
攻關:
正如法規【2】【3】中所提到的“使用動物源的API生產商應該從原輔料進行控制、生產工藝去除組胺的能力等方面入手論證組胺及組氨酸的限度并控制其隨之帶來的風險”,于是多維醫藥集團在參照歐盟法規指導原則下,投入大量生產研發成本,調動研發團隊參與研制無動物源生產工藝。以保障產品質量為基本準則,動物及人類安全為最終目標,多維醫藥集團長期致力于泰樂菌素系列產品的研發創新,經過研發團隊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與技術攻關,運用二聯發酵工藝及 3E 提取技術,在菌種制備過程中優化菌種來源,產品功能升級。升級后的工藝無需添加動物源成份,徹底解決了組胺殘留問題,產品質量得到保障,成功實現了生產工藝的顛覆性突破。該產品命名為喜訊無組胺泰樂菌素,從源頭上解決了組胺的生成,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無組胺生產工藝體系,為用戶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用藥選擇。
結論:
食物鏈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含有組胺的食品可引起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很多未知的過敏反應,兒童食品安全問題都應從源頭上解決,喜訊無組胺泰樂菌素的成功研制,從源頭阻斷過敏源,為動物及人類安全提供保障。
按照EMA要求的趨勢來看,未來對原料藥(API)產品中組胺及組氨酸的風險控制要求會更加嚴格, 要求API生產商也可從來源上進行考慮,不使用或減少動物源用量,并繼續優化生產工藝,把組胺的風險降到最低!多維醫藥集團順應歐盟要求,不使用動物源的材料,誕生了喜訊無組胺泰樂菌素,這是多維醫藥集團對獸藥品質追求的又一重要成果。這一創新將為廣大養殖戶和畜牧業、人類健康帶來更安全的解決方案。安全的原料鑄造安全的制劑,從而保障動物及人類的健康。
2024年,喜訊無組胺泰樂菌素順利達產并成功上市。新產品、新技術、新發明、新質量、新市場,實現了產品功能升級,這是里程碑式的顛覆性突破,標志著多維醫藥集團在獸藥生產領域的又一次飛躍。
參考文獻
[1]Public Hlealth Risks of Histamine and other Biogenic Amines from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
JOINT FAO/WHO EXPERT MEETING,FAO Headquarters. Rome Italy. 23-27 July,2012[Z].
[2]Procedure under Article 5(3) of Regulation EC(No)726/2004.Procedure no:EMEA/H/A-5(3)/1468.April 10,2018[Z].
[3]CVM Passes sment report regarding the request for an opinion under Article30 (3)of Regulation (EC) No. 726/2004. Procedure no: EMEA/V/A/128.November 08,2018[Z].